中国对讲机网 - 对讲机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新闻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闻资讯 > 信物百年|穿越罗布泊的对讲机,让“死亡之海”变成“幸福之海”
K.biz | 商业搜索

信物百年|穿越罗布泊的对讲机,让“死亡之海”变成“幸福之海”

信息来源:duijiangji.biz   时间: 2021-06-19  浏览次数:17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今天,为您分享《信物百年》第二十八集《穿越罗布泊的对讲机》,听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讲述在新疆罗布泊无人区建设世界最大单体硫酸钾生产基地的故事。

  新疆罗布泊,生命禁区,死亡之海

  泛着灰白色盐壳的戈壁一望无垠

  超过7级的大风从年头吹到年尾

  上世纪90年代末

  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钾肥原料钾盐矿床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国投罗钾第一批探路者

  来到了这片“死亡之海”

  大功率对讲机就是

  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线

  在这台对讲机背后

  有着怎样的一段故事?

  新疆罗布泊曾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从卫星云图上看,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地球之耳”。

罗布泊卫星云图

  20世纪90年代末,新疆罗布泊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硫酸盐型含钾卤水矿床,在大地深处有丰富的钾盐资源可以做钾肥,而钾肥是农作物生长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肥料。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每年70%的钾肥都要靠进口,这种局面长期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罗布泊发现钾矿的重磅消息立刻传遍了世界,但在这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百里无人区,风吹石头跑”的地方,即便有再多再好的钾矿,又有谁敢来开采呢?

新疆罗布泊的盐壳地

  20多年前,国投罗钾第一批探路者来到了这个茫茫戈壁滩。今天,让我们随着信物讲述人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了解一部穿越罗布泊的对讲机和一群守护国家粮食安全、驰骋戈壁滩、将“死亡之海”变成造福三农的“幸福之海”的追梦人的故事。

  指引方向的电波

  1999年9月,现任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守江和第一批创业者来了。那一年只有33岁的李守江第一次来到罗布泊。尽管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李守江和他的伙伴们很快就发现,困难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

  那时候从哈密过来的供给车辆常常走一天都到不了基地,蔬菜和肉类在路上变质是常事,淡水长期储存也会变味变色。李守江和伙伴们为了节约用水,不洗脸、不洗澡,以耐储存的粉条、土豆为主食。

  2000年的一天,李守江和伙伴们运送设备、食品、蔬菜和饮用水从400多公里外的哈密出发前往罗北,路上遇到了特大的沙尘暴,他们迷路了。

  茫茫戈壁没有路,茫茫戈壁又都是路,在那里,如同行走在月球上,到底该往哪个方向走呢?

沙尘暴

  罗北基地的工作人员一直在用对讲机联系着哈密基地,一想到当年彭加木、余纯顺在罗布泊失踪的事,大家心里都直打冷颤。他们究竟出发没有?究竟在哪个位置?这些焦虑和担忧都随着电波传到了哈密同事们的耳中。

  信物讲述人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在讲述时回忆道:“我去过罗布泊,有深刻的体会,在那里,时间是凝固的、方向是迷茫的,没有向导、没有路标,在沙漠中随时都会迷路,甚至失去生命,大功率对讲机就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线。

  最终李守江他们比预计的时间晚到了4个多小时。当他们终于到达罗北,大家激动地大喊大叫,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来,心情难以描述。

罗钾开创初期的“地窝子”

  像这样的生命连线故事数不胜数。正是这部早已退休的对讲机,给古老而神秘的罗布泊带来了新的生机。

  信物讲述人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讲道:“这部对讲机和罗钾人一起行走在罗布泊的风沙中,它保障了每一次物资运送,确认了每一次信息传递,它见证了大漠中的每一次出行。”

  罗钾的第一批探路者,靠着这样的对讲机接收亲人们的牵挂,传递中国钾肥事业的美好希望,因为这里即将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硫酸钾生产基地,但随着希望而来的还有更大的挑战。

  延续梦想的投资

  信物讲述人国投党组书记、董事长白涛讲道:“正当大家干劲十足的时候,原有资金链突然断裂,坚守在一线的罗钾人是坚守还是离开?该何去何从?这时,对讲机把一个好消息带进了罗布泊。”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投果断决策,投资罗钾,建成了年产120万吨的世界最大单体硫酸钾肥生产基地,让我国钾肥进口的对外依存度,从70%降低到了40%,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农业生产,保障了粮食安全。

罗布泊盐湖

  国投集团第一时间为罗钾公司提供了2000万元流动资金,之后又拿出了3.4亿元,投进了罗布泊钾肥项目。从没被困难击倒的李守江,在看到罗布泊腹地重现生机的这一刻,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从“死亡之海”驶出的“钾肥航母”

  从帐篷到地窝子再到盐块房,从小试到中试再到工业试验厂建成投产,罗布泊钾肥项目团队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创造了世界钾盐开发史上的奇迹。在这片浩瀚荒凉的盐壳地上建设起了一座世界一流的“硫酸钾航母”。

国投罗钾水采机

  最艰难的时候过去了,有了充分的资金支持,国投罗钾调整了之前的战略规划,由原来的一期40万吨变为直接上马120万吨,为的是尽快生产出更多钾肥,不再让中国农业因为钾肥短缺而受制于人。

国投罗钾生产的硫酸钾

  罗布泊艰苦的创业环境也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投罗钾的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罗钾职工克服了自然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创造了“罗钾速度”和“罗钾质量”。

  2008年11月18日,国投罗钾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建成并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这是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生产,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世界硫酸钾生产大国的行列。

国投罗钾生产基地

  2013年,“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新疆罗布泊钾肥基地年产120万吨硫酸钾项目”获得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中国工业大奖。2016年,李守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的称号。

  公司成立以来,累计生产硫酸钾1800多万吨,极大提高了我国全球钾肥市场话语权,形成了全球钾肥的价格“洼地”,让我国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罗布泊盐湖

  百年信物,薪火相传!20多年前,这部对讲机伴随国投人从繁华城市走进了空无一人的罗布泊。20多年后,这部对讲机穿过荒漠戈壁,来到了首都北京,它是国投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的缩影。1995年,国投集团伴随着中国投资体制改革而诞生,一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国投永远冲在服务国家战略的第一线,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发展之路。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对讲机网证实,仅供您参考